曾几何时,实体书店是城市文明亮丽的风景线。上世纪90年代,在学习之余逛逛书店是笔者的一大爱好,也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从国有的新华书店到私人经营的个体书店,这些都是笔者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随着网络书店的发展与电子阅读的兴起,实体书店抱残守缺走向衰落也在情理之中。正如《独立书店,你好》编者所说的,越来越多的人弃实体书店而去,消失的不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实体书店的消失并非我国特有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的三年时间内,我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上万家。据英国《卫报》称,从2005年到2013年的九年时间里,英国的独立书店就减少了三分之一;另据美国书商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其会员在2009年从最高的7000家跌落至1400家,直到2013年后才有所回升。有鉴于此,国内实体书店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我国特定国情下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困境。
实体书店曾给我们带来快乐的阅读体验,我们当要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其消亡的原因。笔者以为,除了网络书店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这一原因之外,日益上涨的工资成本与场地租金才是实体书店最大的负担,这也是很多实体书店经营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从中不难看出,与服装、食品等其他实体店铺一样,实体书店遇到的困境也是很多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中宣部等11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这给实体书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镇新建社区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鼓励房地产企业、综合性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为实体书店提供减免租金的经营场所。从《指导意见》提出的规划、财税、金融等扶持性政策来看,确是触及到了实体书店经营的要害。
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的营销创意。政策“输血”虽然给了实体书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要生存下来还得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并不存在必然性的商业冲突,以电子商务起家的美国亚马逊,去年就逆潮流而行在美国西雅图开设了首家实体书店。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试水“24小时书店”模式,不仅让人看到了实体书店转型探索的努力,也一度成为城市文化建设新亮点。
实体书店当要搭上政策利好的快车,跳出“书店卖书”这一传统陈旧的思维模式,打造集阅读、文化展览和餐饮休闲于一体的跨生活业态、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兼顾线上与线下书图书市场,做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切实提高实体书店的市场竞争力,把实体书店办成文化新业态,成为城市文化建设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