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大学等机构推荐,科技是一种思维方式,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的主管瓦拉赫教授的科技思维,带你看懂国家未来和财富机遇中的失控与危机。
1. 《自然》杂志、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大学等一致推荐2. 科技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和财富机遇,科技的失控就是潜藏在未来和机遇中的陷阱和危机3. 史蒂芬·霍金一直强调:科技是人类的威胁4. 耶鲁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国际权威温德尔·瓦拉赫的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5. 多数人的问题在于:科技思维还停留在“水变汽油”的水平,然而还想靠科技赚钱大量技术发明的涌现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伦理学家华莱士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帮我们从危险中排除了不理智的因素。
——《自然》(Nature)《科技失控》让人不禁联想到成千上万的畅销小说和卖座电影:比如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我不会害怕邪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我和机器人》,大卫·米切尔的《骨医生》,石垣和未的《别让我走》,尼尔·斯蒂芬森的《钻石时代》,以及《千钧一发》《黑客帝国》《X战警》和《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等。但是,上述这些作品和它们描述的各种反乌托邦通常被认为是科幻虚拟世界,而瓦拉赫的书绝不能如此定性,他向我们发出了现实的警告,如不加以关注,警惕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评估技术的利弊,那么他所警告的一切将有可能。
——美国科技博客媒体Ars Technica瓦拉赫对当今工程文化做出了清醒的分析,既无耸人听闻,也非盖棺定论。《技术失控》 发出了急迫且具有时代意义的呼吁,我们应有意识对所设计的系统植入人类的价值观,并对所做出的选择持批判性的态度。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科技失控》是风险投资家、投资者、资产管理者、高频交易公司、交易员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和领导者的必读书。
——亨泽尔·汉德森(Hazel Henderson),美国财富股票网站Seeking Alpha《科技失控》呼吁对人类未来采取深思熟虑,行事谨慎的态度,对伦理、公共政策和医疗保健未来感兴趣的人肯定不会错过。
——《图书馆杂志》温德尔·瓦拉赫似乎总是比我们超前几年。他这本了不起的书将我们带到了科技前沿,向我们展示了最卓著的技术发明如何,为什么以及在哪些地方改变人类的生活。瓦拉赫思维敏锐入微,他完美地将对新兴技术的渊博知识与对历史的把握、对人性的尊重结合起来。《科技失控》是一本引人入胜、意义非凡的书,话题本身令人费解,但读起来却妙趣横生。
——哈佛大学道德与认知实验室主任、《道德部落》作者乔舒亚·格林(Joshua Greene) 这本恰逢其时的书对于大量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利弊进行了不偏不倚的评价。这是一本值得广泛阅读的书。
——剑桥大学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宇宙》和《仅有六个数》的作者马丁·李斯(Martin Rees)权衡新技术的利弊越来越难。当新的技术问世,《科技失控》为我们如何淌过险滩作出英明决策提供了平衡且及时的导航。读这本书吧——也许你的不确定感不会因此减少但至少应对的能力会提升。
——美国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生物伦理学教授亚瑟·卡普兰(ArthurCaplan) “在新兴技术的领地艰难跋涉时,很难找到一个比温德尔·瓦拉赫考虑更周到、准备更充分的向导了,这一点他通过这本内容全面、浩瀚博学、可读性非常高的书展露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本必读书!”中更体贴、更充分的准备指南通过艰难的地形比瓦新兴技术,当他再次展示了在这个全面、博学,和高度可读的书。这是一个体积必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布莱登·艾伦比(Braden Allenby)“温德尔·瓦拉赫为我们所有人做了一件事。他提醒和警告我们,我们与创新技术的浪漫故事中风险和收益并存。他对于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做了很好的陈述,这也是我们需要听到的声音。”——黑斯廷斯中心名誉主席丹尼尔·卡拉汉(Daniel Callahan)我们不会停止进步,或刻意逆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进步的风险并控制它。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所谓科技思维不是能读懂多少新兴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的思考与辨识。
智能机器将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失业?
为什么有科学家说第一台超智能机器将是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
我们谈论“转基因”时,为什么专家和大众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们是否应该将决策权交给机器?
如何监控许少数团体发起的可能危及所有人的研究?
3D打印带来便利的同时潜在的社会风险是什么?
如何制订机器人的道德准则?
当我们谈起科技时,我们应如何思考?
我们生活在技术潜力超乎寻常的年代。从纳米技术到合成有机物,新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潜力令人惊叹也令人畏惧。无人机和新的智能手机一样可能轻而易举引爆炸弹,3D打印既可以制作工具也可以制作枪支。超级计算机能轻松管理个人档案也能易如反掌导致华尔街崩溃。
但是新技术无法回答如何解决这些技术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投资风险。作为未来科技领域权威的道德和伦理研究者,瓦拉赫在《科技失控》一书中,探讨了作为技术的发明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飞速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模糊问题。
毫无疑问,科学研究和创新是希望和生产力的源泉,但正如瓦拉赫所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逐渐成为一股脱离人类控制的强大力量。某些人、机构或是某些价值观反对对新兴技术比如自动化机器人或是要求进行有意义的监管,《科技失控》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掌控技术,重掌人类命运的建议。
读懂科技将带来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来!
温德尔·瓦拉赫(Wendell Wallach),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的主管、伦理学家和知名学者,与人合作出版有《道德机器:教机器人分辨对错》。
豆瓣书评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如果现在有个朋友告诉你,他有个新的科技创业项目要投资,“这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 “你看当年微软公司初创时扫地的大妈手里的股票都翻了几千万倍”,你可能感觉有问题,但万一错过了这个“几千万倍”的机会呢?如何判断这个是不是靠谱?
某上市公司研发了一项新技术,或者推出了一款新科技产品,股价立刻闻风而涨,这个技术是不是真像他们宣传的那么好?会不会来个“辟谣”后股价一夜暴跌?
科技杂志上说转基因无害,网上说转基因影响数带,你是戒了杂志还是戒了网?这是个问题。
听说当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产生的辐射物随着洋流转了几年一圈后又飘回来了,这盐和海鲜还敢不敢吃?
某最新的科技产品上市,或者某个科技众筹预售,宣传得很神奇,究竟值不值得入手,值不值那么多钱,会不会马上就被新技术取代?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科技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有多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时候,疯传盐都不能吃了,于是大家疯狂抢盐,这事儿很多人都知道。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我们门口有家刚开业不久的海鲜城,受“海鲜被核污染”的影响,海鲜城里的商户倒闭了一半,就这样几十家商户以数百万生意成本的代价,为福岛核电站事故买了单。
现代任何行业,都可能遭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科技发展影响,新技术的产生改变了行业工作模式,或新技术出现问题引发行业危机。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科技初创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崛起,我们手里的股票也经常有些会根据他们技术发展而起落,我们也经常会通过销售网站或众筹项目购买一些科技产品。
科技的未来就是国家力量和财富机遇
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很重视科技的发展?科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成为国家崛起和绝对力量的支撑,同时也造就了许多亿万富豪的传奇。
科技既是一种硬实力,也是一种软实力。不仅能在国家对抗中提供力量,也能潜移默化地加强本国的文化和价值拓展。
普通人和牛人的区别是什么?普通人中的优秀者能够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赚钱,而牛人是那种能够将赚钱的变成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些投资大佬和互联网大佬疯狂追逐诸如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因为其中潜藏着巨大的财富机会。
科技的失控就是潜藏在这些机遇中的危机和陷阱
以前我们经常提到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而现在更多的情况是一项新的技术出来,尚未成熟就急忙投向市场,因为新技术代表成就、名气和投资。
但也因此,一些不成熟就匆忙推出的技术,目的并不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是为了圈钱,于是其中就潜藏了许多危机和陷阱,一旦爆发出来,不仅花的钱可能打水漂,甚至会引发巨大的危害。
比如3D打印,概念抄得很火,但可能引发哪些潜在的社会危机?对于转基因的争论,为什么专家和大众媒体不在一个频道上?人类基因改造隐含着哪些伦理问题?少数人发起的研究或工程是否可能会危急所有人?
作为科技伦理学方面的权威,来自耶鲁大学的温德尔?瓦拉赫教授就在其新书《科技失控》中对涉及诸多新兴科技中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些案例的讨论不仅引发思考,也是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比如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如何赋予机器以道德观念?无人驾驶汽车在可能造成行人死亡或驾驶员死亡之间面临这怎样的伦理问题?比如某公司为了恢复海藻生长,往一片海域倾倒了100吨的化学药品,但这些药品究竟会产生哪些“额外”的作用,没有人知道,这种行为如何监管?
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并不是为了让大众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通过这种思考培养一种科技思维。所谓科技思维,并不是能读懂一些科技理论或懂新的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反复的思考与辨识。这种辨识不仅对我们日常投资、工作、购买科技产品有利,同时通过这种思考所发出的不同声音,也可以有效减低那些失控的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