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沂蒙精神的成因及启示》专题讲座有感
10月31日至11月4日,瑞安市第28期中青班学员赴山东省沂蒙山革命老区开展体验式党性锻炼活动。期间,全体中青班学员聆听了临沂市委党校庄继旭教授《沂蒙精神的成因及启示》专题讲座,接受了一场理性又不乏激情的思想教育,深化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的信念,强化了共产党员的历史担当,党性得到极大的锻炼。讲座赢得学员们的大力点赞。
一、高屋建瓴,论述透彻。庄继旭教授从晚清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大变局切入,以沂蒙山为例,用开阔的历史眼光,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政治力量沉浮。同时,运用丰富史料、结合学术专著,旁征博引、全景展示了百年的历史变迁,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命题。
二、还原历史,具体生动。讲座指出,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历史壮举;并更进一步指出,沂蒙精神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结果,是党精心倡导和培育的结果。”庄继旭教授还原了丰富的历史细节,高度肯定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核心力量,改变了散沙式的社会状态,合乎逻辑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令人豁然开朗。
三、启发深刻,激励前行。体验学习沂蒙精神,目的就是要从前辈们所走过的道路中,充分地汲取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作为当代共产党员,我们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我们要坚定中国共产党员的历史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在新时期做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在新长征路上,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王亥)
(二)沂蒙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奋进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沂蒙革命老区体验式党性锻炼期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动情讲解中,伴随着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大家的思绪仿佛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在松柏环绕的革命烈士墓区,学员们伫立在烈士英名碑前,向粟裕将军和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肃立默哀,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聆听了陈若克为革命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同时,学员们还前往沂南县红嫂教育基地,特别是观看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所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录像,大家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思想和心灵得到了洗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义无反顾跟党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鲁南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党政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命运,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反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要时刻牢记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始终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我市高举赶超发展大旗的今天,在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今天,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更应牢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真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静下心、沉下身子,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才会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赶超发展。
(林显亮)
(三)用无私谱写人间真善美
随着飞机的降落,我们到达了此次革命老区党性锻炼活动的目的地。十一月的临沂,空气中透露着一股寒凉,这与瑞安的天气完全不一样。一路上,同学们没有旅程的疲惫,都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座陌生的城市,结合导游的讲解,努力解读着这个地方。
整个行程安排的丰富而充实,跨越二千五百余年、跨度400来公里,走过孔庙孔林孔府的宁静,也感受到孟良崮战役的战火纷飞。而最震撼我们的却是沂蒙人民那份朴实的情感,他们不懂什么是爱国主义,却倾尽所有地为前线的战士输送着粮食、衣物,他们不懂什么是党性、纪律,却抛开自己的生命掩护了十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坚决不泄漏战士的一点点行踪。“最后一粒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些都是沂蒙人民的生动写照,让人动容而又心酸。
抚养50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自己孙子却饿死4个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听着、看着沂蒙红嫂的事迹,仿佛这群可爱的人就站在我们眼前,把他们的生平娓娓道来。在感动之余我们突然沉默了,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我们,觉悟是否与这群普通的妇女有着不小的距离?他们是用真正的无私谱写着人间的真善美,传播着大爱,同时也照亮了大家的心。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驻足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什么是我们的初心?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心回到原点,倾听当初的誓言,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
(郑思思)
(四)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有感
陵园肃穆立华东,缅怀先烈内心恭。
艰难困苦何须讲,弹雨枪林不改容。
多少男儿无名姓,英灵化作万千松。
怀着崇仰的心情,瑞安市第28期全体学员走进临沂,走进沂蒙,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聆听着“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浴血历史,遥想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军民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内心震撼,热泪盈眶。尽管岁月的变迁,但红色岁月一幕幕最真实的丰碑,永远屹立,激励后人。
战争年代的沂蒙人民,为了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女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事迹更是名垂千古。是什么让他(她)们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和感悟,让我更深层的理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才能更好的生存,生产,生活这样的道理。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鲁迅在悼念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中,最为悲壮沉痛的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旧社会让处在水深火热的人民,对生存,生产,生活和民主权利有着撕心裂肺的渴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后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别在物质追求中丢失了民族心,感恩的心,对用鲜血染红大地的烈士的崇敬之心;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角落,都要有一颗民族的心,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拥护感。排斥一切外来势力对国家稳定影响的思想煽动和挑拨,站在革命先辈的的先驱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党员,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李国敏)